图片来源:Pixabay
几年前,瑞士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的一名学生Sibill Schilter得知,她的学校正在招募人员,以测试一款智能手机APP能否能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性格特质。作为展现人们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形态模式,人类的性格特质通常被分为五类,亦称“大五人格”(the “big five”):开放性、公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好奇心的促使下,Schilter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她觉得自己的性格可能有些太过随和了,她自述道:“我是那种总想让身边每个人都感到满意的人。但其实我想让自己变得更懂得说‘不’,尤其是遇到那些自己内心抗拒的事情的时候。”
数十年来,心理学家们一直在争论,人们的性格特质到底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此次 Schilter 所参加的研究就希望弄清楚,如果一个人连续三个月每天使用这款 APP,是否足以让性格特质产生明显且持久的变化。
这款被命名为“桃子”(Peach,取自 PErsonality coACH,即“性格教练”)的APP,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将日记本、控制面板和短信发送器整合在一起。在控制面板中,用户可以看到他们所设目标的概述、能够显示其进度的日历、以及本周的任务安排。比如,一些想要变得更加勤勉的用户可能会在下课后被分配做一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每天,APP会向用户发送两次通知来提醒他们(完成任务),如果用户取得了进展,它就会在控制面板上有所显示。
用户还可以与该软件内的数字教练进行对话,谈论他们的日常betway官网。那是一个同样被称作为“桃子”的聊天机器人,它会询问用户最近正在做些什么任务,或者询问他们的压力大不大。用户还可以选择每天写下日记,对上述五个主要性格特质进行每日的自我评估。比如:你会怎样描述今天的自己?是害羞还是外向?
“桃子” APP 的使用界面。
图片来源:Stieger, M., Nißen, M., Rüegger, D. et al. PEACH, a smartphone- and conversational agent-based coaching intervention for intentional personality change: study protocol of a randomized, wait-list controlled trial. BMC Psychol 6, 43 (2018).
通过实验,研究人员最终得出结论:这款APP确实有效。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上。据介绍,这项研究共有1523名志愿者参与。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智能手机干预被试的自我报告显示,他们的性格特质往他们的目标方向更近了一步。总体而言,参与者的朋友、家人和亲密伙伴在自愿观察他们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他们性格的变化,在研究结束三个月内,参与者和观察者都报告称这种变化持续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观察者的报告,那些想要增强某一特质的人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而对于那些想要减弱某一特质的人,其变化却并不大。这表明,相比于消除某一特性,当一个人增强某一特性时,其他人可能更容易观察到。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国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生命发展心理学实验室(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Laboratory)的博士后研究员Mirjam Stieger称,当用户每天与“桃子”APP多次互动时,这种干预行为的“高剂量”特性,是推动性格改变的关键。“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项目PI、苏黎世大学的心理学教授Mathias Allemand对此表示赞同,并补充说,人们可能尝试的其他干预手段通常并没有那么密集的频率,比如看心理医生或参加冥想课程,一般都是每一到两周进行一次。而这款APP的可达性、可用性和可变性,让它变得更具吸引力,比如用户可以每天和“桃子”进行不同的对话。Allemand对此评价说:“这就好比你的口袋里同时拥有了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个能陪你聊天的教练。”
Schilter也认可这一观点:“我真的很喜欢这款软件,因为每周都会有一个新目标等着你去追求。而且智能手机便于随身携带,因此没有那么多使用上的障碍。”
不过,Schilter也承认自己并不总能完美地遵守APP给出的指令。有几周她能够完成APP分配给她的任务,有时就不能。比如,她顺利完成的任务包括:在别人让她做一些她不想做的事情时表示拒绝,以及写下自己未来五年想要完成或者经历的事情。失败的任务则包括不让别人插队,那是因为当时就没有人想插队(这是在Covid-19暴发之前,那时陌生人之间还没有安全距离一说)。但她说,使用这个APP确实让她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进行了反思。
图片来源:pixabay
Allemand说,这款APP的作用之一,是提醒人们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和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异。无论是通过自我评估还是完成每周任务,如果用户没有朝着他们设定的目标发展,仪表板上的图标将闪烁黄色(毫无改变)或是红色(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就像接受咨询一样,APP可以通过让人们保持工作状态和参与度来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在实验的最终阶段,APP通知Schilter,她已经成功实现了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不再是一个“太”好说话的人了:仪表盘因此亮起绿灯,并给她发送了一个鼓励的信息,提醒她继续练习这项技能。Schilter说:“现在,我更善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或者在我觉得对某件事不适时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我感觉自己不表现得那么随和也没有什么不妥。”
在此次betway官网中,Schilter的观察者朋友们填写了三份关于她性格的在线调查:一份是在她使用该APP之前的一周(作为预测试),一份是在10周使用期结束后的第一周(作为后测试),还有一份是在使用期结束的三个月后。研究结束后,通过给她的表现打分,他们认为Schilter能够更好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了。
虽然一些专家仍然认为性格是固定的,但如今“大多数的专家相信,人的一生中性格特质会发生变化。”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心理学教授Brent Roberts提出上述观点,他同样也是这项研究论文的合著者。
美国休斯敦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社会心理学助理教授Rodica Damian并未参加此次项目,但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人们的性格会在日趋成熟中发生变化。例如,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为了应对生活,大多数人会变得更认真、更随和、不再那么神经质。”
然而,专家强调,由于对某些情况或生活的某些方面不满意,有一些人有些人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性格。这种改变最终来自于他们自身。Allemand 说道:“其实,改变人们的并不是APP,而是人们自己。APP只是达到该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
作为此次项目的参与者,Schilter也有同样的感受:“你必须想要改变。你必须反省自身。你必须每天都能有一些时间(去做这些事),不用太多,但它仍要占据你日常生活中的几分钟时间。”
Damian表示,她对这项研究印象深刻。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她认为:“这项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有据可依。它有可能提供一种更易于获取的干预手段,这有助于进行快速的、个性化的改变。”尽管如此,她也指出,因为随访期为12周,所以“我们还不知道在这之后,这种变化会持续多久”。
因此,Stieger和Allemand希望通过观察一部分被试来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将在一年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此外,研究小组还从用户的智能手机中收集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被称为“数字足迹”(digital footprints),其中包括他们发送和接收的电话和短信数量,以及通过蓝牙功能检测到的附近设备的数量。研究人员计划检验诸如拨打更多电话或发送更多短信等指标是否能表明某人变得更加外向。
撰文:Kasra Zarei
翻译:许楚楚
审校:魏潇
引进来源:wired
本文来自:betway官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